拓培猎头网_知名的广州猎头公司
拓培茂名猎头网_茂名猎头公司导航菜单
图片
图片
文章正文
台湾古迹保护再利用之道
   2013-09-02 17:34:37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
台北并不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城市。从1875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创建台北府算起,台北成为行政区域也不过138年历史,对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也并非一帆风顺。但如今,台北人对古迹的保护却有高度一致的共识,330多项古迹或历史建筑被法定保护,保护力度为大陆很多城市所罕见。

  古迹被保护以后该怎么处理?很多地方的做法是“画地为牢”,成为仅供远观的老古董,或是将一些热门古迹“坐地起价”,收门票挣钱。古迹与群众的生活毫不相干。

  古迹如何更好发挥功用,是一大难题。历史建筑当初的功能往往在社会变迁下变得不合时宜,因此必须使古迹有其他利用的价值,而且这种再利用不会对建筑本身造成破坏。台北市文化局研究员林絮霏介绍,台北市的做法是,让古迹“活化”,变成市民生活的一部分。“活化”后的用途,要和古迹本身的气质相吻合,并且要保持一定比例的公益服务性质。

  政府委托运营

  纪州庵古迹变身文学森林

  上个月,《文讯》杂志社在纪州庵主办10场系列论坛,每场邀请10名作家,共计100名作家展开文学思辨与交锋。纪州庵文学森林的讲座空间场场爆满。每晚的纪州庵,成为文学爱好者聚会交流的理想场所。

  纪州庵位于台北同安街,始建于1917年,原为日本人经营的河畔料理店,台湾光复后移做公务人员眷舍,著名作家王文兴曾在此居住,并成为小说《家变》的主场景。2004年,纪州庵被确定为市定古迹。

  如何让这座日式历史建筑更好发挥作用?“纪州庵文学森林”馆长封德屏对记者表示,纪州庵是台湾当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地标。市政府根据纪州庵的区域特性,将之规划为“台北文学森林”,委托台湾文学发展基金会营运,以提供文学艺文活动内容和空间为经营目标。

  政府主导修复的另一处古迹剥皮寮老街,也在鼓励和吸引民间参与运营。剥皮寮老街建成于清朝中叶,是台北现存最古老的街道,两侧都是清代和日据时期的历史建筑,见证了艋舺地区昔日的繁华。市政府在2009年完成修复工作,在电影《艋舺》热映后,剝皮寮已成为热门观光景点,也成为很多电影电视剧的取景地。

  据西京淡水河文化工作站负责人黄适上介绍,政府无偿出租给文化工作站铺面,作为艋舺民俗文化的推广场所。

  经营者要是改变用途,利用政府提供的旺铺做起生意怎么办?黄适上说,政府会马上收回,况且我们是公益文化组织,审核入场的时候就很严格。

  在不改变原貌的前提下,大量相关文化创意活动植入古迹,古迹变成与市民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所,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。

浏览 (728) | 评论 (0) | 评分(0) | 支持(0) | 反对(0) | 发布人:管理员
将本文加入收藏夹
访问统计